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周培建

创建时间:2009-09-22

 坐在记者面前的周培建,翻出一本剪贴册,轻声地朗诵着上面的诗文,还不时以自己的经历做着解释。他的脸上挂着敦厚含蓄的微笑,而随和、平易的后面却又透出一种从容、大气的内质,让人产生出想探究或解读一下这位“从士兵到将军”的奋斗者的心路历程和精神世界的愿望,好在周培建能言善谈,侃侃而谈中道出了不少人生况味。
  常人不能做的事,你得做
  常人不能吃的苦,你得吃
  常人不能忍受的事,你得能受
  ——摘自周培建手记
  1990年,和许许多多的福建周宁青年一样,20出头的周培建怀揣200元钱告别父老乡亲和养育了自己的可爱家乡来到上海,寻找他的前途和梦想。
  最初的日子,他在周宁老乡的经营部打工,干的是搬运工的活。多少人干上了这个活,也许会干一辈子,直到力气用完,人生耗尽。而周培建不同,他凭着年轻强健的体魄扛起放下百来斤重的各类钢材,只当是一种磨炼。而内心中,却涌动着强烈的渴望——要和他的周宁兄长们一样,把公司开起来,把钱挣多,把事业做大。是继承了山里人改变贫穷生活,外出谋求发展的传统,还是得益于故乡青山秀水的滋养,具有一种干大事的天生气质?也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周培建从打工生活的第一天起,就有了未来的目标。
  有目标的生活和没有目标的随波逐流是不一样的,仅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周培建就完成了从搬运工——仓库——保管员——业务员的身份转变。也就是说,他已经从用肢体搬运钢材转变成为用单子调动钢材了,这是个很重要的转变,为他日后自立门户做钢材生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1993年,也就是周培建26岁那一年,他跨出了自己人生中重要的一步——与朋友合伙筹集了十几万元在浦东注册了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家公司——上海金宁物资公司。次年,在此基础上,他创建了自己的独资公司——上海联申物资有限公司,这时的投资额已增加到80万,经营面积除了店面近600平方米外,还有2亩多的仓库,也算初具规模了。
  和许多在沪闽商一样,周培建不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他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他喜欢读一些成功人士,如李嘉诚、霍英东等的传记,他们辉煌的人生和事业给了他无穷的激励。还有两本书也是他手不释卷的:一本是《与鲨鱼共泳而不让其吞食》,讲述是商战中的推销术、管理术、谈判术,从中他学到了许多经商的道道;另一本是《如何在四十岁前成功》这本书更让他骨子里的闽商气质得到了激活。谈到闽商在上海的集群与成功,周培建扳着手指总结了几条:1、肯吃苦。本地人不屑于做的小事、繁事、杂事他们都肯去做;2、敢拼。别人没胆量做的事他们敢做;3、敢闯。别人做不来的事,他们也要去尝试,去发展。这样的特质源于福建那片倚山面海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儿女固有的特性,那就是: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侠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
  闽商不仅是个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有历史积淀的概念。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闽商下南洋到如今在上海商界形成一支生力军,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但历史上的闽商,坚韧创业,可是多少年的拼搏也没有彻底改变福建一些交通不便的县乡贫困的面貌。周培建这一代闽商,赶上了历史的大好机遇,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前些年钢市行情的红火,成了在沪闽商崛起不可或缺的条件。借着这股东风,周培建也迅速发展了他的事业。2002年,他和好友在嘉定黄渡镇毗邻安亭汽车城处,投资了占地180多亩,拥有80余名员工和一个500吨内河码头的上海市西北地区最大的钢材物流集散中心——上海曹安钢材交易市场。市场入驻商企有300余家,年交易额达20多亿元。虽然2005年行情不好,但入驻率也在90%以上。据统计,2004年整个中国的钢材交易额约3000亿,上海占1000亿,而其中周宁的钢材贸易商竟占了将近600个亿。另外据说,周培建的家乡周宁每到春节会出现一大奇观:周宁城乡的街头巷尾乃至学校操场上,停满了上海牌照的高级轿车:奔驰、宝马……蔚为奇观。这不能不让人感叹,周宁乃至闽商这个个性独特的人文群体,有着惊人的适应力,创造力和发展力,在上海经济发展的这个历史阶段,闽商现象成了时代的一大亮点。周培建是在沪闽商的一个杰出代表,闽商的经商底蕴和拼搏精神滋养了他,而他又以自己的创业激情给闽商精神注入了丰富的内涵。
  宽容是胸中的丘壑,使人能够容下千军万马的奔腾,良心是最好的枕头,令我在人心芜杂的时代能够安枕。
  ——摘自周培建手记
  2005年7月23日下午,风景秀丽的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会场里,正在召开福建省周宁上海商会2004年度会员年会暨第五届会员大会。议程进入到第九项:表决通过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人选建议名单,当主持人林学初说到“会长人选:周培建,同意的请举手”时,会场上二百多名会员齐刷刷举起了手。没有半点犹豫和迟疑,他们对周培建投了信任票。坐在主席台前排右端的周培建微微起立,欠了欠身子,面带笑容向同行乡亲的信任点头答谢。当主持人说到“不同意的请举手”时,记者环顾了整个会场,没有人举手。主持人以宏亮的嗓音宣布:“周培建担任第五届周宁上海商会会长,通过”。顿时,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来自几百名商会会员的齐刷刷的掌声,对这位连任会长是肯定、是信任、是祝贺、也是期待……
  闽商个个是能人,周宁商会可说是精英云集,强手如林,要在这样一群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中脱颖而出,连任两届会长,没有相当的实力和本事,没有一定的人脉和威望,是不可想象的。据记者了解,商会中人,周培建资产并不是最雄厚的。那他到底以什么样的能力和魅力,成为这样一个企业家组织的带头人的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周宁这片淳厚的土地上长大,周培建从小就感受到亲情、乡情的温暖,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商成功之后,他没有躺在大堆的钞票上挥金如土,穷奢极欲,除了自己发展壮大之外,他同时也很乐于带出家乡人,帮助他们致富。在曹安市场上做钢材生意的都知道,有什么急用或困难,找周培建,他会慷慨解囊,而且以周培建的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对入驻钢市的小户有一份自我加压的责任心,他懂得他们的心态,了解他们初入生意场时的瓶颈问题,经过考察对方的人品。他会让手下的业务员去教他们,并给他们放资金,有潜力的他会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地扶植他们,甚至做过上千万元的担保,久而久之,人们感到在周培建这儿做生意很踏实,而他的曹安市场也培英毓秀,带出了一批周宁老乡当老板。这一现象折射的正是新闽商的时代特征:小富奔大富,一富带众富。众人富富一乡,再富一地,最终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
  当了会长之后,成为一定范围内的公众人物,他意识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愈加重大,心胸也愈加宽阔起来。老乡有困难,他都会帮助,什么孩子入学啦、租房、贷款啦,周培建能帮则帮;有些人生意亏了心态不好,他会与他们谈心;还要为会员们沟通政府银行等协调各方关系;甚至有些兄弟打架,生意纠纷什么的,他也出面调解。周培建就是这样以天长日久,滴水穿石的韧劲,团结、帮助着周宁的老乡和市场的入驻商户,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营造着和谐的气氛,为整个社会的和谐之声添加了一个响亮的音符。
  周培建不仅对家乡父老,看得见的朋友仗义疏财,作为周宁商会的会长、上海钢贸商会的副会长,对于社会上的公益事业,他更是积极带头,问他捐过多少,他笑了“不计其数,也不去数了。”谈到财富观,他的本子上有这么一句话:“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他说,创造财富之后回报社会,这财富才有真正的价值,有的人赚了许多钱,已经可以为所欲为了,这时如不修身养性是容易迷失本性的,那样的话财富就走到它的反面了。确实,能赚钱是一种能力,但是如何用好财富,除了是一种义务,一种责任之外,难道不也是一种能力吗?从周培建反复强调的“事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要修身养性”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他已经从成功人生走向建德的更高境界。
  人生的霓虹,在不断充电中,放射璀璨夺目的光芒。
  ——摘自周培建手记
  行文至此,记者透露一个细节,本文中所引的“摘自周培建手记”的那些格言警句,是在采访过程中,周培建从他的记事台历中翻出来给记者看的,这本台历中还有许多页面记载周培建从读书阅报上看来的他认为有哲理,有感触的话。由此,读者不难看出:周培建是一个勤学多思,善于吸取各种养分为已所用的人。
  2004年6月至2005年9月,周培建读完了伯爵汉国际大学(BIRCHAM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工商管理专业的MBA课程,他可不是那种读读MBA镀镀金的老板,在采访过程中,他还拿课堂上的一道题目给我们举例呢。同时,记者看到了他桌上一张读过的报纸,在“管理方略”版面上一篇题为《企业管理的“水性”借鉴》的文章中,他先用笔打了个勾,仔细阅读过后,在每一个重要关节处都划上道道,看得出这篇文章已被他反反复复研究透了。他告诉我们,看书,是为了找出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头脑、指导实践。他商战中的许多成功就是边看书边运用得来的。学以致用使学习更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不仅如此,为了修身养性,他还常常阅读甚至创作一些诗文,让记者感到惊异的是他的敏悟和文采。他有好几本剪贴本,贴满了他收集的照片、画,还有他喜爱的诗文,他朗朗上口地诵读和解释给我们听,那优美的辞藻和韵律,深刻的哲理和寓意,一时间真让记者如沐春风,难怪他谈起话来显示出良好的素养,宽阔的知识面,那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充实在自己脑子里的呀。
  由此,记者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周培建为人处事那么圆通练达,豁达大度,为什么他看问题那么精辟透彻、境界高人一层,这不能不说和文化素养有很大关系。人有了钱并不等于有了品,有了富也不意味着有了贵,但周培建能意识到需要修身养性,这一方面是从优秀的企业家身上学来的。另一方面也是自己从不断学习中悟得的。他对同行中几位事业有成的兄长钦佩有加,从理念到心态、气质,只要别人有优秀之处,他懂得先是模仿,继而创新,最终超越,更不用说前文提到的优秀企业家的传记所给他的滋养了。可以说:周培建的这种学习能力最后上升为一种文化的积累,使个人的见识、处事得到了提升。如今,他的头衔中除了企业家、会长之类的,还有一个是福建省政协委员。他已经从创业之初“跟着政策走”,到如今自觉学习研究中央政策,以他的学习能力和见识,作为企业家参政议政恰好是得其所哉。
  走进曹安市场,还可以看到篮球架,周培建矫健的身姿经常活跃在球场上,他是曹安市场篮球队的领队兼后卫,有着很高的投篮命中率。“钢市男篮18号”是他的另一个头衔,问起他为什么这么喜欢篮球,原来,他从小热爱体育,又当过体育老师,如今虽身处商海,仍不忘时常一展身手,他说球场也有和商场相通之处,可以体现出把握机会的能力。篮球队,包括乒乓球等丰富了钢市员工的业余生活。他们经常和附近的驻军部队及黄渡镇居民进行友谊比赛,钢市还常常举办文艺晚会或诗画雅集,这么一个钢市,一派健康明朗、和谐文明的景象,难道和董事长的个人素养与热心扶植毫无关系吗?
  最后,还是以周培建的手记来做为本文的结尾吧:
  人生的回忆,
  人生的经历,
  人生的价值,
  对人,
  远比金钱更重要。

相关词条:

周培建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795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5-12-03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