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创建时间:2008-08-02

一种人工放射性元素,化学符号Pu,原子序数94,属锕系元素,为银白色金属。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是钚244。仿照铀、镎的命名,钚以冥王星(Pluto)命名。

发现钚是继93号元素镎之后发现的第二个超铀元素。1940年末,G.T.西博格、E.M.麦克米伦、J.W.肯尼迪和A.C.沃尔在美国用60英寸回旋加速器加速的16兆电子伏氘核轰击铀时发现了钚238。其核反应为:

[62-01](1)第二年,肯尼迪、西博格、E.G.塞格雷和沃尔又发现了钚的最重要的同位素钚239。

钚的全部同位素都是通过人工核反应发现的。后来人们在自然界中找到了两种钚同位素。一种是从氟碳铈镧矿中找到的微量钚244,具有足够长的半衰期,因此,它可能是地球上原始就存在的;另一种是从含铀矿物中找到的钚239,它没有钚244那样长的半衰期,是铀中的铀238吸收自然界中的中子而形成的。形成过程为:

[62-02](2)

性质核性质已发现质量数232~246的全部钚同位素,其主要核性质见表1[钚同位素的核性质]。

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钚的熔点为640C,沸点3234C。从室温到熔点之间有六种同素异形体(表2[金属钚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这是冶金学上很独特的现象。

金属钚在空气中的氧化速率与湿度有关,在干燥的空气中由于氧化膜的保护作用,氧化十分缓慢;但在水汽存在下,由于它能破坏氧化膜,使氧化趋于严重。金属钚在空气中有自燃的危险。

金属钚易溶于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氨基磺酸、磷酸、较浓的过氯酸和浓的三氯乙酸。由于钝化作用,金属钚不溶于硝酸和浓硫酸。

钚原子的电子构型为(Rn)5f6d7s,在水溶液中有+3~+7五种氧化态,存在的形式为Pu、Pu、PuO、PuO、PuO,其中以四价态最稳定七价态只在碱溶液中存在,五价态在pH为2~6间稳定。不同氧化态的离子有不同的颜色特征:[kg2]Pu蓝紫色,Pu黄棕色,PuO微红色,PuO粉红色。各种氧化态的钚形成络合物时,其稳定性有如下的次序:Pu(Ⅳ)>Pu(Ⅲ)>Pu(Ⅵ)>Pu(Ⅴ)各种氧化态钚所形成的氢氧化物的溶度积为:Pu(OH)约10(,PuO(OH)约10(,Pu(OH)约10(,PuO(OH)约10(。

与铀、镎相似,处于中间氧化态的钚在一定条件下也发生歧化反应。钚(Ⅳ)在稀酸中按下式发生歧化反应:

3Pu+2HO[12-1]2Pu+PuO+4H钚(Ⅴ)在中等以上浓度的酸中按以下反应式发生歧化反应:

3PuO+4H[12-1]Pu+2PuO+2HO

PuO+Pu[12-1]PuO+Pu由于歧化平衡中各氧化态钚的氧化还原电位十分接近,因此,在一定酸度条件下,平衡中各氧化态钚都可以相当的浓度共存于同一溶液中。这种现象是铀、镎所没有的。

制取钚的大规模生产是通过反应堆中的核反应来实现的。在反应堆中铀238按反应式(2)生成钚239,钚239留于反应堆中则可以进一步吸收中子,形成更重的钚同位素(如钚240、钚241、钚242等)这样形成的钚是多种钚同位素的混合物,而且在反应堆中停留时间越长,则重同位素的含量越高。

从反应堆辐照铀燃料中分离钚是核燃料后处理的任务之一。历史上第一次工厂规模分离钚所用的化学过程为磷酸铋沉淀流程(见核燃料水法后处理),但现在世界上已普遍采用以磷酸三丁酯为萃取剂的普雷克斯流程。

钚238的生产是通过在反应堆中辐照镎237实现的,其形成过程为:

[63-04](3)钚238的分离纯化也用化学方法,通常采用离子交换法或溶剂萃取法。

应用钚239是易裂变核素,像铀235一样能用作核燃料,也用于制造核武器。更有意义的是钚用作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燃料,在这种反应堆中钚由于裂变反应(产生核能)而被消耗,但是与钚同时被放置于反应堆中的铀238吸收中子而形成了新的钚,而且新形成的钚比消耗掉的钚还要多。这样人们可以充分地(从理论上讲是全部地)将天然铀中的铀238(占天然铀的99.275%)转变为钚而加以利用。

钚的另一个较重要的同位素是钚238,它可用于制作同位素电池,用作宇宙飞船、人造卫星、航标灯、极地气象站等的能源。

毒性钚属于极毒性元素,钚239在人体中的最大容许积存量为0.6微克(1.48×10贝可),在放射性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最大容许浓度为7.4×10贝可/升,在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为37贝可/升。

相关词条:

 名词解释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6596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18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