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影响铸铁灰口(或白口)凝固的因素

创建时间:2008-08-02

影响铸铁灰口(或白口)凝固的因素

铸铁灰口凝固的本质是碳原子在凝固时的石墨化。广义讲,凡是非晶质碳通过高温(或高压)使碳原子扩散聚合结晶成石墨的过程,均叫石墨化。在铸铁的石墨化过程中,铁液中的碳不以渗碳体形式而以石墨形式析出。

影响铸铁碳原子析出形式的因素有:合金因素、冷却速度以及熔液的核心状况。

合金因素  元素对碳析出方式的影响依元素种类不同而不同。

碳化物形成元素(如V、Cr、Mo、W,Mn)与碳以强键结合,从而加强Fe-C原子间结合力,使C原子游离析出困难,故铸铁中含有上述元素时,白口化趋势加强。不形成碳化物的元素(Si、Al、Ni、Cu、Co)称石墨化元素,削弱Fe-C结合力,增加碳的活度,促进以石墨形式游离析出,提高石墨化能力。

 

图1  铸铁的冷却-凝固状态曲线

a)冷却-凝固曲线    b)灰口凝固    c)、d)麻口凝固    e)白口凝固

tAL-液相线温度    tRU-共晶体大量析出温度   tER-共晶反应平台

tES-共晶终了温度   tEG-稳定系共晶温度   tRM-介稳定系共晶温度

从铸铁的冷却%凝固状态曲线(见图1a)看出,改变共晶温度间隔(tEG-tEM)可影响铸铁的灰口或白口凝固。因为C原子的石墨化过程在tEG-tEM温度区间进行,区间越大石墨化的时间越充分。如果温度区间窄,温度很快下降到tEM介稳定共晶转变线以下,失去石墨化的动力学条件,C原子来不及扩散与聚合,使铸铁凝固成白口或麻口。所以,缩小共晶区间的元素(Cr、V、Ti)易阻碍铸铁的石墨化,而扩大共晶区间的元素(Si、Ni、Cu、Co)却能促进石墨化。tEG温度对石墨化的影响比tEM明显,tEG越高越有利石墨化,因为碳原子在高的温度下更容易发生扩散与聚集。

Te,Bi,Mg,Ce有较强的激冷倾向,易使铸铁白口凝固。这些元素属表面活性元素,熔点低,易沉淀、富集在石墨核心基底表面与石墨的自由σ键发生化学作用,形成牢固的薄膜。该薄膜阻碍C原子向石墨基底堆砌,令其失去核心作用。S以相同的机理影响铸铁的石墨化,S在铁液中,组成Fe-FeS-Fe3C三元低熔点(950~975)共晶物,它们以薄膜形式富集于石墨界面阻碍C原子扩散。

CrSi都是强石墨化元素,是铸铁中的主要组元,但各自的石墨化机理不同。C可使熔液中的碳簇(C6n增多,从而促进石墨晶核形成。而硅则从强烈削弱Fe-C结合键、明显扩大tEG-tEM区间以及显著提高tEG温度等三方面影响石墨析出,故Si比C有更强的石墨化能力。例如:只要w(Si)<1.2%,即使将碳量升高至w(C)>3.5%也很难获得完全的灰口凝固。

N、H、O都不同程度的影响铸铁的激冷倾向。但影响机制互不相同,影响机构也并不十分清楚。铁液中的溶解氧与其他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而氧化物又可作为石墨的非均质核心时,溶解氧就促进石墨化。未化合的氧会增大白口倾向。氮的影响与溶解量有关,只有超过一定数量后才对石墨化不利。氢的白口激冷倾向能力比氮强烈,只要w(H)>10-4%/即可增大过冷,明显阻碍石墨化。铸件截面越小,氢的作用越剧烈。

图2  合金的偏析对tEG、tEM的影响

合金元素在铸铁凝固时发生的偏析会增强共晶晶界碳化物的形成。石墨化元素偏析于固相奥氏体中,碳化物元素则多集中在液相。液相富集Cr、V、Ti等元素会使残余液体的tEM提高;而Si、Ni、Cu在残液中的贫化分布,使tEG下降,可见,合金偏析使tEG-tEM区间变窄,如图2所示。越接近凝固末期这种现象越严重,如图3虚线所示,这是由于凝固后期残余液体中偏析特别剧烈的缘故。因为tEG的下降导致这部分液体迟迟不凝固,所以tES显著降低。鉴于tEM的提高及tES的下降,使铁液极易发生灰口向白口凝固转化。

图3  元素在凝固后期的偏析加剧晶界碳化物形成

表1列出一部分常见元素对铸铁凝固石墨化或白口化的影响。

表1  元素对铸铁凝固石墨化或白口化程度的影响

元素排序

影响程度

含量(质量分数,%

原因

 

白口化作用

 

 

Te

最强

0.0050.02

形成薄膜吸附于界面阻碍碳原子扩散

 

Bi

>0.03

Mg

>0.03

Ce

>0.03

S

<0.02

硫化物含量少,使石墨核心明显减少

 

 

0.170.35

低熔点硫化物共晶体分布于固-液界面,阻碍碳原

子扩散

B

次强

>0.3

强烈形成碳化物

V

次强

0.35

强烈形成碳化物;缩小稳定系与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

Cr

中等

>0.1

形成碳化物;缩小稳定系与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

Mo

中等

>1.5

形成碳化物

W

中等

>2.0

形成碳化物

Mn

>2.5

形成碳化物

Nb

 

形成高熔点化合物作石墨核心;同时又易形成碳化物

Sb

0.040.1

不形成碳化物

P

<0.7

不形成碳化物

Sn

0.050.12

不形成碳化物

 

石墨化作用

 

 

 

Cu

微弱

>0.6

不形成碳化物;扩大稳定系与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

Ni

>0.5

不形成碳化物;扩大稳定系与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

Ti

中等

≤0.3

形成钛氮碳化合物,部分作石墨核心

C

次强

>2.2

促进石墨核心形成

Al

0.182228

不形成碳化物;提高稳定系共晶结晶温度;降低碳

在铁液中的溶解度

Si

最强

>1.4

不形成碳化物;明显扩大稳定系与介稳定系共晶温度间隔;降低碳在铁液中的溶解度

综上所述,合金元素通过改变共晶温度(见图4)、影响*的活度以及核心反应三方面因素影响共晶凝固。

图4  合金元素对Fe-C介稳定系、稳定系平衡共晶温度tEM、tEG的影响

 

图5 灰铸铁在不同Mn/S质量比下的冷却曲线

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对铸铁灰口-白口凝固的影响可用图1给予说明。随冷却速度增大,图1b逐步转成图1e,温度tED、tER、tES均降至tEM以下,此时,虽然按稳定系或介稳定系结晶的温度条件都已具备,但转变成渗碳体比转变成石墨的动力学条件更充分,因为母相(指液相或奥氏体)的成分和结构与渗碳体差别小。另外,在低的温度下发生共晶反应,Fe、C原子扩散、迁移困难,来不及大量移动,故形成含w(C)=100%的石墨困难,生成w(C)=6.67%C的Fe3C则较容易。

熔液的核心状态  铁液中的预存晶核物质的性质、数量、粗细对灰口或白口凝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存在于铁液中的未熔石墨、一些氧化物、硫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金属间化合物及气体,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作为石墨析出的基底,利于石墨化进程。如Bi,Mg、Ce、B原是强烈的白口化元素,当极微量存在时,容易与S、O、N、C化合成各种化合物作为石墨核心,增加石墨成核。当N在铁液中溶解量超过100×10-2%时,白口作用增强,但是,如果在铁液中存在少量B、Ti、Zr、Nb,尽管它们属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可一旦与N作用形成的氮化物可做石墨核心,原先倾向于白口凝固的熔液,因核心状态改变而转变成有利于石墨化。在未经孕育的普通灰铸铁熔液中,由于石墨有效核心的物质大多数含MnS,如果铁液含S量过低,MnS颗粒过少,则不利石墨析出。所以,铸铁的tED随Mn/S质量比升高而下降,见图5所示,tED越低则越容易凝固成白口。

影响核心状态的因素有:化学成分、炉料、熔化工艺(熔炉、过热、停置)以及孕育处理。

铸铁的灰口凝固或白口凝固只涉及结晶热力学上铁/碳合金是按稳定系(Fe-石墨)还是按介稳定系(Fe-Fe3C)结晶的问题,并不表示它与结晶条件是平衡还是非平衡的关系。石墨的结晶过程不一定在平衡状态下发生;渗碳体的形成也不一定要求非平衡结晶条件。但是,在非平衡条件下,铸铁十分容易发生稳定系向介稳定系的转化。在铸铁的灰口凝固或白口凝固控制中,动力学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调整化学成分、改变冷却速度、改善熔炼工艺以及进行相应的液态处理都是这方面的工程应用。

相关词条:

影响铸铁灰口(或白口)凝固的因素 铸铁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9538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18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