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机械伤害

创建时间:2008-08-02

机械及其零部件、工夹具和工作介质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往往发生在操作人员违章作业或出现机械事故的情况。按伤害的方式和伤情特征,分为撞击、挤压、剪切、卷入、割伤、流体击伤、噪声性听力损伤和振动病等。严重的机械伤害将造成人员终生残废乃至死亡。为防止和减少伤害,可采取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撞击  

机件与人体相碰,将运动件动能的部分或全部转化为对人体组织的破坏能,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处于运动状态的机械零部件、工夹具、工件因固定不牢或破碎而飞出撞击人体,特别是正在高速回转的物体突然飞出,可使人体受到严重撞击。当人员违章接近机器时,作往复运动和回转运动的构件突出部位也可能撞击人体。重物落下砸在人体上也属于撞击。撞击使人体产生局部疼痛、皮肤青紫、肿胀、血肿以至骨折。当撞击到头部或胸、背部时后果更为严重。头部被撞击,轻则产生脑震荡;重则产生脑挫裂伤、脑干损伤和颅内血肿。胸、背部被撞击,严重时发生肋骨骨折和损伤性窒息。肋骨骨折刺破肺部组织引起气胸、血胸,甚至使伤员呼吸困难。紧固运动的零部件、工夹具和工件,安装防护罩,操作人员戴安全帽等,都是减少和避免撞击的有效措施。

挤压  

人体在两运动构件之间或运动构件与固定构件之间受持续夹击一定时间后造成的组织损伤。多数发生在装配、修理机器和机器突然开动时。重物倒塌和落下也有发生挤压的可能性。最常见的是手部挤压伤,皮肤和肌肉被挤压坏死、肌腱和神经受损、手部骨折。当胸、腹部被挤压时,后果严重。胸部受到挤压,易发生肋骨骨折,刺破胸膜、肺膜,引起张力性气胸,伤员呼吸困难。腹部受到挤压,易发生内膜破裂。肝、脾破裂主要是内出血,伤员有面色苍白、口渴、出冷汗、脉搏快而细弱、血压降低等休克体征;胃肠破裂使消化液和食物流入腹腔造成腹膜炎,伤员腹痛剧烈。并呕吐。为减少挤压伤害事故。可采取以下措施:操作人员在确认安全后方可开动机器;保持滑枕与墙体等固定物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按规程堆码物件;工作时集中注意力等。

剪切  

人体受两个距离很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作用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冲压和剪切设备的操作人员最易受到这种伤害。常见的剪切伤害发生在手部。因剪切造成断指、断手时,立即用消毒纱布包住断指、断手,再用塑料袋紧密包扎,置于冰块中(勿使冰水渗入),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为防止剪切伤害发生,在冲压和剪切设备上装设安全防护装置。常用防护装置有防护栅栏、手推式保护装置、转板式护手装置及冲压拨手器等。其作用是在滑块下降时将危险区与操作人员的手隔开,或用强制方法将人体推出危险区,保证安全生产。还可在冲模和剪刃区周围设置光束、气体、电场等,一旦人体进入危险区。通过光、电、气控制使冲压和剪切设备自动停止工作。

卷入

人体被机械运转部分、工具或工件带入运动件之间或运动件与固定件之间所引起的伤害。发生这类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机器旋转部分有凸起、且无防护装置,以及操作人员违章作业。常见的卷入伤害有转轴及轴上螺钉、丝杠、夹具、工件、皮带、齿轮等将人员的衣服袖口和下摆、领带、头巾等卷入,引起人体伤害;长发者不带防护帽而导致长发被机器卷入造成头皮撕裂;钻床、铣床操作人员违章戴手套操作,被旋转着的刀具或切屑将手套连同手一起卷入等。其中头皮撕裂伤危险性很大,常引起伤员休克,易招致严重的细菌感染。为防止卷入伤害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操作人员穿紧身工作服,袖口扎好,不系领带;长发者束好头发,戴好防护帽;钻床、铣床操作人员严禁戴手套操作等。同时,在机器旋转部分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做到轴有套、轮有罩、凸出部分不外露。

割伤  

刀刃或利器划开人体组织。严重时将血管、神经、肌腱、韧带切断,大量出血。作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的刀具、生产线上的金属带材、金属物件表面的毛刺都能对人体产生割伤;金属切削加工中的带状切屑和崩碎切屑往往在产生割伤的同时,还伴随有烫伤;飞溅的磨料和崩碎切屑极易伤害人眼。因此,高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应采取适当的断屑措施;切削脆性金属材料时,采取措施使崩碎切屑转变为螺卷状切屑。在合适的部位装设透明防护挡板,以避免崩碎切屑伤人。金属切削机床操作人员戴护目镜是防止切屑和磨料伤眼的最简单方法。在切削加工过程中,不能用手去摸运动的刀具和切屑。金属带材生产线的工人佩戴安全帽,以防止头部被运动着的带材割伤。

流体击伤 

高压流体喷射到人体上造成组织损伤。这种伤害常发生在输送高压流体的管道爆裂或液压系统发生严重喷泄时。冶金矿山机械越来越广泛采用液压和气动传动装置。液压传动系统的压力达10~20MPa甚至更高。这样高压力的液流喷射到人体上,会将人体击穿或切割,造成严重伤亡事故。因此,流体传动系统发生故障时,特别是高压系统发生喷泄时,必须停机后才能检查、修理,严禁在工作状态下进行检查、拆卸和调整,也不能用手去堵塞喷泄或试探。在试运转及试压时,人体不得靠近高压管道。当气阀打开时,不能对着放气方向观看。蓄能器注入气体后,不得拆卸或松动螺钉;需拆卸时,先放掉气体,确认无压力后才能进行。

噪声性听力损伤  

人员长期、反复暴露于噪声环境中所引起的听力衰退,严重时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在80dB(A)以上,对听力就有不同程度的影响;95dB(A)以上,影响比较严重。噪声除引起听力损伤外,还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跳加快和血压升高等多种疾病。控制噪声是预防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根本办法。噪声由声源发出,经过声传递通道,到达接收者。因此,控制噪声从声源、传递路径和接收者三方面来考虑。噪声源由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振动形成。减少激发力,隔离或阻尼构件的振动,改变构件的固有频率以避免共振,都能降低机械性噪声。消除紊流、降低流速、平滑流体和衰减压力脉动等措施,可以降低流体性噪声。对于现有机械设备的噪声问题,常用的方法是在噪声传递路径上采取措施。如在机器上装设隔声罩;在进、排气口和管路中加消声器;对车间厂房的天花板和墙壁进行吸声处理;在车间厂房内的适当部位设隔声屏障;对机组进行隔振处理等。接收者远离噪声源、佩戴防噪声护耳具等也是预防和减少噪声性听力损伤的方法。一般来说,噪声在100dB(A)以下,采用耳塞或防声棉耳塞;噪声在100~125dB(A)之间,加戴耳罩;噪声超过125dB(A),既采用耳塞,又要佩戴防噪声帽,以保护听力不受损伤。

振动病  

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和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感觉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振动病又称汽锤病、振动性植物神经炎等。中国已将振动病列为职业病之一,其发病率在矿山凿岩工中高达18.9%~71.4%,且随工龄增加而上升。发病工龄因工种不同而异。振动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手麻、发僵、疼痛、四肢无力、关节痛、手对寒冷敏感,伴有头痛、头晕、易疲劳、记忆力减退、耳鸣和入睡困难等神经衰弱综合症。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指和关节变形、手掌皮肤增厚、手指发绀肿胀和肌肉压痛、萎缩、指端动脉痉挛、手部明显缺血发白。个别重症患者下肢也出现上述病变,血管痉挛可累及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引起阵发性眩晕、头痛、半晕厥状态、胸骨后疼痛等。振动病的发生与振动频率、振幅、振动加速度、气温、受振时间、操作者的体位和姿势、振动冲击力的强度等都有关。频率40~300Hz、振幅0.5~5mm的振动最易引起振动病。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使内膜产生位移;小振幅高频率(几千Hz以上)的振动主要作用于组织内的神经末梢。寒冷是促使振动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全身受冷和局部受冷相结合,易使未发作的患者激发出白指。受振时间越长,对人体的不良影响越大。立位操作者对垂直振动较敏感,卧位操作者对水平振动较敏感。立位操作且将胸腹等部位紧贴振动物体时,不良影响更明显。冲击力强的振动易使骨关节发生病变。预防振动病的措施有:改进机器和生产工艺,使机器的振动消除或降低到对人体无害的程度;在振动传播路径上采取隔振措施;操作人员使用减振保暖无指手套等劳动保护用品;车间保暖在16以上;执行合理的劳动制度,实行工间休息;对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相关词条:

机械伤害 机械 电气 起重和运输设备安全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3063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2-26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