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改善结晶器传热效果的措施

创建时间:2008-08-02

钢水浇注到结晶器,钢水放出的热量要经过凝固坯壳、坯壳一铜壁界面、铜壁,才能传给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把热量带走。理论分析和试验测定指出,在热量传递过程中,坯壳与铜壁之间产生的气隙,是结晶器传热的限制性环节。气隙热阻占了70~90%,而其他热阻是相当小的。因此,改善结晶器传热,就是要减小气隙热阻。影响结晶器传热的因素:

(1)把结晶器做成一定的倒锥度,人为的减少结晶器下部的气隙。但锥度太大,会使拉坯阻力增加,甚至把坯壳拉断。

(2)结晶器使用润滑剂。敞开浇注用菜籽油,在高温下裂化分解为CH化合物,充满气隙,改善传热。结晶器钢水面加保护渣形成液渣层。液渣渗漏到坯壳与铜壁的气隙中,形成均匀渣衣,既起润滑作用又改善了传热。

(3)结晶器冷却强度。冷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结晶器水缝中的水量,结晶器冷却水量应保证足够快的带走钢水凝固放出的热量,而在铜壁冷面上无热积累,不使结晶器发生永久变形,起重要作用的是冷却水与铜壁界面的状态,即

—强制对流区:水流速增加,带走热流增大。

—核态沸腾区:铜壁温度接近或超过100℃,铜板表面覆盖水汽泡。

—膜态沸腾区:水产生激烈的沸腾,铜板温度突然升高,结晶器发生变形。

对结晶器来说,应力求得到强制对流传热,避免核沸腾传热,绝对禁止膜沸腾传热,为此:

1)保证结晶器水缝中水流速在6m/s左右,水速过大,结晶器传热并不增大。

2)水缝尺寸应保证水流速为原则,一般为4~6mm。为保证良好的均匀冷却,应保持水缝沿结晶器高度上周边的均匀性。

3)进出水温升以小于10℃为宜。

(4)钢水成分:系统研究表明,结晶器导出热流与钢中[C]存在一个特殊关系。钢中[C]=0.12%热量最小,结晶器壁温度波动大(100℃),钢中[C]>0.25%,热流基本保持稳定。

(5)拉速:拉速增加,结晶器导出热流增大,但并不意味着出结晶器坯壳厚度的增加。因为拉速增加,钢水在结晶器停留时间短了,单位重量钢水带走的潜热减少了,因而凝固壳厚度是减薄的。因此拉速增加使拉漏的危险性增大。

(6)钢水过热度:钢水过热度增加,对结晶器热流影响甚微。但过热度增加,高温钢水的对流运动对凝固壳的冲刷加重,如过热度提高10℃,对流运动“吃掉”凝固壳约2mm。因此,浇注温度增大,拉漏的危险性增加。

相关词条:

结晶器传热效果 金属塑性加工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361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1-04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