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连铸坯的凝固过程

创建时间:2008-08-02

钢水注入结晶器后,除了受结晶器铜壁的强制冷却外,还通过钢水液面辐射散热及拉坯方向的传导散热,其传出热量的比大约为30:0.15:0.03,因此连铸坯凝固过程可以近似地看做钢液向结晶器铜壁的单向散热;所以钢水的热量是通过坯壳、气隙、结晶器铜壁、冷却水界面,最后由冷却水带走的。

A 形成弯月面

由于钢液与结晶器铜壁的润湿作用,在钢水与器壁接触处形成了半径很小的弯月面;弯月面的根部钢水与水冷的器壁接触,立即受到器壁激冷作用,迅速形成初生坯壳。弯月面对初生坯壳非常重要,良好稳定的弯月面可确保初生坯壳表面质量和坯壳的均匀性;当钢水中上浮的夹杂物未被保护渣吸附,会降低钢液的表面张力,弯月面半径减小,从而破坏了弯月面的薄膜性能,弯月面破裂,这时夹杂物随同钢液在破裂处和铜壁形成新的凝固层,夹杂物会牢牢地粘在这个凝固层上而形成表面夹渣;带有夹渣的坯壳是薄弱部位,还易引起漏钢事故;因此保持弯月面稳定,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钢水的纯净度,降低夹杂物含量,同时选用性能良好的保护渣,保持弯月面薄膜的弹性。

B 气隙的形成

已凝固的高温坯壳发生δ→γ相变,引起坯壳收缩,受收缩力的牵引坯壳离开器壁,气隙开始形成;由于气隙的形成,热阻增加,坯壳通过器壁的散热迅速减少;离开器壁的坯壳回热升温,凝固前沿的初生晶体还可能熔融。由于坯壳回热升温,其强度降低,在钢水静压的作用下坯壳又紧贴器壁,散热条件又有改善,坯壳增厚又产生了收缩力牵引坯壳再度离开器壁,就这样周期性的离贴2~3次后,坯壳达到一定厚度,并完全脱离器壁,气隙稳定形成。

在结晶器的角部区域,由于是二维散热,最先形成的坯壳收缩力大,产生的气隙也最大,钢水的静压无法使角部的坯壳压向结晶器器壁,因而在结晶器的角部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永久性气隙。

当坯壳开始周期性的与器壁离贴时,会使铸坯表面发生变形,形成皱纹凹陷;同时还由于气隙的形成,热阻增大,凝固速度减慢,造成连铸坯内部组织粗化,对连铸坯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C 坯壳的生长

拉出结晶器的连铸坯必须有足够坯壳厚度;一般而言,小方坯出结晶器下口其坯壳厚度在8~10mm;板坯应>15mm;在结晶器长度方向上坯壳厚度的增长规律服从凝固平方根定律。结晶器内坯壳厚度与钢液的凝固系数、结晶器的长度及拉坯速度有关。

出结晶器的连铸坯心部仍未凝固,在二次冷却区内要继续喷水或喷水雾强制冷却才能完成结晶过程。

相关词条:

连铸坯的凝固过程 工艺 金属塑性加工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6457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1-21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