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悬浮体密度差分层学说

创建时间:2008-08-02

悬浮体密度差分层学说 (doctrine of stra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density difference of sllspension)

美国人赫斯特(A.A.Hirst)和汉科克(R.T.hancock)于1937年研究跳汰选矿中物料分层时提出的一种垂向分层理论。他们认为在水介质中粒群按密度分层是由于重矿物悬浮体的密度大于轻矿物悬浮体的密度所致。它属于静力学分层学说。1940年苏联人利亚钦柯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学说,故又称为赫斯特分层学说或利亚钦柯分层学说。这一学说不考虑流体动力对颗粒运动的影响,而是以床层内局部悬浮体静压强的不平衡作为分层依据,作用过程如图所示,

依上述见解,粒群实现正分层的条件粒群按悬浮体密度差分层示意图应是:(1)式中δ1、δ2为轻矿物和重矿物的密度;ρ为介质密度;λ1、λ2为轻矿物悬浮体和重矿物悬浮体的容积浓度。

利亚申科认为λ1与λ2可以通过改变上升介质流速而相对调整,当达到时,即应发生反分层。而当时,两种矿物颗粒应处于混杂状态。此时的上升介质流速称为临界流速。将悬浮体的容积浓度视为干涉沉降速度的函数,在同一阻力范围内,由悬浮体密度相等关系可以导出临界流速ucr的计算式式中n为干涉沉降速度公式中的指数常数。对于给料的上下限粒度比大大超过两种矿物自由沉降等降比的混合粒群,在上升介质流中悬浮分层时,确实存在临界流速,但实测值经常小于按上述公式得到的计算值。

相关词条:

悬浮体密度差分层学说 工艺矿物学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4805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20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