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高炉强化冶炼

创建时间:2008-08-02

相对高炉常规冶炼而言,采用一切先进技术和工艺方法,缩短冶炼周期,提高高炉炼铁生产率及其综合经济效益的冶炼工艺。高炉生产率常用高炉利用系数来表示。

强化方向高炉利用系数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i为冶炼强度,t/(m3•d);k为焦比,t/t。提高冶炼强度与降低焦比是提高利用系数,强化高炉冶炼的两个主要方向。凡能提高冶炼强度,降低焦比的技术措施和方法,都属于高炉强化冶炼的范畴。诸如改善炉料结构,采用高炉精料,高压操作,高炉喷吹燃料,高风温以及富氧鼓风、综合鼓风、加湿鼓风和脱湿鼓风等都是高炉强化冶炼的重要内容。此外,加强管理,如加强设备维护,降低休风(见休风与复风)率、慢风(见慢风操作)率和漏风率等,使高炉常处于全风操作状态,以增加生铁产量,降低单位生铁能耗,也是高炉强化冶炼不可忽视的内容。但是也不能简单地得出高炉生产率与冶炼强度成正比的结论。因为焦比在相当程度上还与冶炼强度有关,即k=f(i)。

冶炼强度与焦比的关系

冶炼强度与焦比之间的内在联系,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总结,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美国莱斯(O.Rice)、德国辛弗戴尔(E.Sin一[udle)和前苏联扎波罗什钢厂、依里奇工厂等,依据他们不同时期的高炉生产实践,进行了大量统计研究后都指出,高炉操作应有一个与冶炼条件相适应的最佳(对焦比而言)冶炼强度。中国高炉的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和发展了这一理论。1949~1957年中国高炉生产基本上是维持中等冶炼强度(i不超过1.0t/(m2•d)),力求降低焦比。1958~1960年总结出了“以原料为基础,以风为纲,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同时并举”的高炉强化经验,一些高炉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如本溪钢铁厂两座300m。高炉,1959年4月冶炼强度高达1.487t/(m2•d),利用系数为2.305t/(m2•d),焦比为65。7kg/t;鞍山钢铁公司9号高炉(1000m3级)1960年1~6月的冶炼强度1.541t/(m2•d),利用系数2.364t/(m2•d),焦比644kg/t;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高炉由于冶炼强度过高(i=1.5~1.8t/(m2•d)),设备维护工作未及时跟上,炉顶设备和炉衬磨损较快,高炉寿命降低,生铁质量时有下降的情况。于是1961~1962年,又进一步总结出,在采用精料的基础上,提高冶炼强度的同时降低焦比。因为有时提高冶炼强度会引起焦比升高,而不能提高利用系数,形成了提高冶炼强度和降低焦比的矛盾。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确实存在一个适宜的冶炼强度(噜),此时焦比最低。高于或低于这个适宜的冶炼强度都要引起焦比升高。但是,随着冶炼条件的改善,与最低焦比相对应的适宜冶炼强度数值将有所提高。这一规律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一定的冶炼条件,在i左边,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焦比降低,即提高冶炼强度与降低焦比是一致的。在i适右边,随着冶炼强度提高,焦比升高,即提高冶炼强度同降低焦比相矛盾,不能达到双获益的效果。这是由于在冶炼强度很低时(谊以左),炉内煤气量很小,煤气流速低,沿高炉截面分布不均匀,常表现为边缘过分发展,炉缸中心堆积,大量煤气从边缘溜走,煤气与矿石未能充分接触,造成直接还原和炉顶温度升高,煤气的化学能和热能利用很差,因而焦比高,且冶炼强度愈低,焦比愈高。随着冶炼强度的提高,燃烧带扩大,炉缸中心疏松、活跃、煤气分布趋于均匀、合理,传热、传质过程加速,炉况顺行,能量利用改善,故焦比逐渐降低。当冶炼强度提高到i《水平,获得最低焦比之后,若不采取措施改善冶炼条件,继续追求高冶炼强度(i适以右),则会由于煤气量增加,流速过大,气流与料柱透气性不相适应,造成中心过吹或煤气管道行程,引起下料不畅,严重时发生崩料、炉况难行,甚至悬料(见悬料与坐料),炉况遭到破坏,使煤气能量利用恶化,导致焦比显著升高。由此可见,只有冶炼强度适宜,风量和煤气量的大小与料柱透气性相适应,高炉顺行,焦比才能降低。否则,高炉不顺,焦比升高。若为满足产量要求而进一步提高冶炼强度,就必须创造更好的冶炼条件,使冶炼强度与焦比的关系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也就是从曲线1向曲线2、曲线3……转移,寻求更高水平的i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不是在i的情况下操作,而是在比i适稍大一点的冶炼强度下操作。因为这时冶炼强度提高的效果是明显的,而焦比上升的影响却不明显。只要在生产中冶炼强度提高的幅度大于焦比上升的幅度,高炉利用系数还是会有所提高。中国炼铁工作者正是掌握了这个规律,结合中国的情况在1958~1960年及以后的年代里创造了高炉利用系数和冶炼强度的先进水平。一直到90年代中国的一些高炉在原燃料条件不如发达国家的先进高炉(焦炭灰分高,强度偏低,入炉品位低,渣量大,含铁炉料粒度偏小,含粉率高等)的情况下,仍然以这种规律指导生产,使高炉的冶炼强度达到1.3t/m2•d以上,利用系数达到2.7~2.8t/m2•d,有的达到3.0t/m2•d。但是也有些高炉不考虑原燃料等条件将冶炼强度提得过高,使焦比升高的幅度超过了冶炼强度,因而利用系数并没有因此而提高。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炼铁工作者掌握这个规律的重要性。

应该指出,在一定的时期与条件下,高炉强化的侧重面会有所不同。例如,在70年代,由于焦煤资源的减少,加之世界性能源危机的影响,降焦、节能成了当务之急,因此,国内外都在大力实行降低焦比和燃料比。进入80年代,由于氧气转炉炼钢技术和经济的发展,需铁量大增,又要求冶炼强度达到应有水平,以增加生铁产量。

强化新技术及展望

根据世界高炉强化发展趋势,在相当长时期内要着重发展精料技术,为高炉冶炼创造好的原燃料条件,同时发展高压操作(炉顶压力0.2~0.3MPa),高风温(1250℃以上),高燃料喷吹量(喷煤200kg/t以上)及与之相适应的富氧量(如鼓风含氧量达25%以上),低硅(≤O.3%[Si])铁冶炼等技术,达到高一氧化碳利用率(ηco52%~54%)和长寿命(一代炉龄10~15年以上无中修)。同时还要进一步发展布料控制,软熔带控制以及高炉过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技术,使高炉生产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关词条:

高炉强化冶炼 高炉炼铁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6677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1-26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