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硅钢薄板生产

创建时间:2008-08-02

硅钢薄板的性能     

硅钢薄板也叫电工钢板是制造各种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继电器、互感器以及其他器件仪表等的重要磁性材料,是含硅量在0.5%~6.5%的极低碳钢板,俗称硅钢片。按其用途可分为制造电机类的硅钢片(含硅量在3.3%以下)和制造变压器类的硅钢片(含硅量在2.5%~5%)。根据硅钢片的使用范围,它们的电磁性能有所不同。电磁性能包括磁感强度和铁损。磁感强度愈高、铁损愈低,硅钢片电磁性能愈好。磁感强度在一定的磁场强度下随材料的导磁率提高而提高,铁损主要决定于磁滞损失和涡流损失。化学成分中硅能提高钢的电阻率而显著地降低涡流损失,能减少晶体的磁各向异性,易磁化,同时还能缩小或封闭γ相区,有利于高温退火时晶粒长大。但硅含量过高使钢塑性降低。碳、硫是硅钢中最有害的元素,氧、氮和氢对磁性也很不利,冶炼时应严格控制。硅钢片的晶粒尺寸愈大而均匀,磁性越好,但过大会使涡流损失增加。晶粒的磁性是各向异性的,<100>方向最易磁化,<111>方向则难磁化。晶粒排列取向一致即具有织构的冷轧硅钢片称为取向硅钢片,主要用以制造变压器类铁芯。当今生产的取向硅钢主要为(110)[100]织构和(100)[001]立方织构。无取向硅钢不存在磁各向异性,主要用做电机类的铁芯。硅钢片厚度愈薄则涡流损失愈小,但太薄又使磁滞损失提高。一般取向硅钢片厚度多为0.25~0.35mm,无取向硅钢片为0.35~0.5mm。表面光洁和板形平直对磁性影响也很大。因此硅钢片的质量与轧制工艺密切相关。硅钢薄板的生产工艺有热轧和冷轧两种。热轧法是旧式生产工艺,由于产品质量差、成材率和生产效率低及劳动条件差,现已日趋淘汰:冷轧法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质量优异且能连续生产,日渐得到推广应用,中国于70年代开始试验生产冷轧硅钢薄板并建厂正式生产。冷轧硅钢片与热轧硅钢片相比具有电磁性能高,板形好和叠装系数大等优点,现已逐渐取代热轧硅钢片而成为主流。

热轧    

热轧硅钢生产工艺包括热轧开坯、剪切、板坯加热、轧制、成品剪切、掀板、初分类、平整、退火、成品检验、包装入库等工序。硅钢含硅愈高,导热性和塑性愈差,尤其低温时更差。硅钢加热时应热装,800℃以下要缓慢升温,要避免在两相区轧制,防止浇水急冷导致开裂。热轧硅钢薄板多采用单机叠轧(见叠轧薄板生产),一火或两火将坯轧至成品厚度。通常开轧温度为1050℃,终轧温度可低至约700℃。高硅钢的剪切温度为200~300℃,剪切后应立即掀板,掀板温度约60~100℃。退火是为了充分再结晶,使晶粒粗化,使残留碳石墨化,并减少碳、硫、氧、氮、氢等有害元素,进而提高磁性,改善塑性。硅钢片的退火通常采用通氢罩式退火炉,热处理工艺制度因钢种特性和技术要求而异。

冷轧  

冷轧硅钢薄板的生产流程见图。冷轧硅钢产品分高磁感取向硅钢(代号HiB)、取向硅钢和无取向硅钢3大类。热轧硅钢板卷在常化喷丸酸洗机组(CP)上进行切头尾、喷丸、酸洗、切边和涂油等作业,其中HiB硅钢和一些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在此机组上要经高温退火,目的使有利夹杂AlN固溶后再按要求析出,以改善电磁性能。酸洗后的钢卷在森吉米尔轧机或四辊轧机上进行冷轧,HiB和低牌号无取向硅钢轧至成品厚度,其他硅钢轧至中间厚度。经第一次冷轧后的钢卷在焊接机组(CW)上进行切头尾、清除缺陷、焊接并卷。经CW机组处理后的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在最终脱碳退火机组(CA2)上进行脱脂、最终脱碳退火(见中间退火)和涂绝缘层,再由剪切机(CS)切边、分条或横切成板、包装、入库。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经CW机组处理后在中间脱碳退火机组(CA1)上进行脱脂,中间再结晶退火,以使碳含量进一步降低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及残余应力,之后在森吉米尔轧机上二次冷轧至成品厚度。高牌号无取向硅钢二次冷轧后经CA2、CS机组进行脱脂、成品脱碳退火、涂绝缘层、剪切、检查、包装入库。取向硅钢二次冷轧后经取向硅钢脱碳退火机组(CA3)脱脂、脱碳退火、涂隔离层,再经高温罩式退火炉(CB)进行高温退火、去水分、烧结底层。高温退火的目的是进一步脱碳、净化钢质、二次再结晶使硅钢片产生具有(110)[001]取向的织构。经CB机组处理后在热平整机组(CT)上进行刷洗、硫酸酸洗、涂绝缘层和热平整,之后经CS机组剪切,检验、包装入库。经CW机组处理后的HiB硅钢片不需二次冷轧,只经CA3,CB、CT和CS机组处理后,剪切、检查、包装入库。

 

相关词条:

硅钢薄板 板带箔材生产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0301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6-01-27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