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创建时间:2008-08-02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当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的总数量越来越多时,其新增加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即边际效用)通常会呈现越来越少的现象(递减),称之边际效用递减法则。也叫做戈森第一法则。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与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在发生变化。在可变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阶段,相对于固定要素来说,可变要素投入过少,因此,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边际产量递增,当可变要素与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当时,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如果再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投入量,由于其他要素的数量是固定的,可变要素就相对过多,于是边际产量就必然递减。

关于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增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学家们解决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

奥地利经济学家奥尔根·冯·庞巴维克对于边际价值理论给了一个很精彩的描述,经常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引用,简单地翻译为:

一个农民开拓者拥有五大袋的谷物,不能卖掉,也买不来更多。他有五个可能的用途:做主食,长力气,喂养小鸡来改善伙食,酿造威士忌和喂养鹦鹉娱乐。然而他丢了一袋谷物,他不会减少每一个用途的量,而是让鹦鹉少吃点,因为它相比其他的用途带来的效用小,换句话说,这就是边际。正是基于边际,人们做出经济决策,而不是其他的什么美妙东西。

边际效用递减指每一新增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低于其一个的。例如每一块新增面包的效用给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说很大,当他拥有的面包很多时,效用就小了。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假设,但并不总是要这么假设,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凸度。

案例:马尔萨斯和食品危机

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798年)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动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

非洲农业用地所占百分比32%上升至33.3%,拉丁美洲19.6%上升至22.4%,西欧46.3%下降至43.7%,北美26.1%下降至25.5%。

所以粮食产量的增加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农业用地的增加。

边际效用会不会为负值?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则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还是有可能呈现负值,以吃饭的数量为例,当吃饭超过某一数量时,消费者会吃不消,此时再多吃饭反而成为类似处罚的效果,消费者再多吃的结果将导致负的边际效用。

但是实际上当假设有理性的消费者追求总效用最大的行为时,当边际效用降低到0的时候,消费者将不再增加消费量。

另外,以消费者所能获得的货币为例,金钱是多多益善的,亦即当货数量持续增加时,边际效用有可能递减,但并不会下降到「负值」,而是当递减到某一效用水平之后,其再递减的程度几近于0,故使货币的边际效用呈现类似不变的常数,故在简化分析的考虑下,亦可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

 

参考资料:



相关词条: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 经济理论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773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5-12-04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