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粉末冶金弥散强化合金

创建时间:2008-08-02
粉末冶金弥散强化合金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alloys made by powder metallurgy
  是指用不溶于基体金属的超细第二相(强化相)强化的金属材料。为了使第二相在基体金属中分布均匀,通常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第二相一般为高熔点的氧化物或碳化物、氮化物,其强化作用可保持到较高温度。弥散强化是强化效果较大的一种强化合金的方法,很有发展前途(见金属的强化)。
  1916年在德国首先制造出用二氧化钍强化的钨丝,1919年这种钨丝在美国工业中开始应用。1946年出现了烧结铝(SAP)。1962年制成镍-二氧化钍合金 (TD-Ni)。1970年发明机械合金化方法,使弥散强化合金获得较大进展,研制出用弥散强化和时效硬化或固溶强化方法结合起来制成的一系列用于高温的合金(机械合金化合金)。目前应用的弥散强化合金约20多种。中国从50年代开始研制弥散强化合金以来,已研制出以铝、铜、镍等为基体的弥散强化合金。
  强化相 弥散强化的实质是利用弥散的超细微粒阻碍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材料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为此,对弥散强化微粒有如下要求:微粒尺寸要尽可能小(0.01~ 0.05μm),微粒的间距要达到最佳程度(0.1~0.5μm),在基体中分布要均匀;此外,微粒与基体金属不相互作用,在高温下微粒相互集聚的倾向性要小。这样就能使材料在直至接近熔点的高温下,即采用合金化和热处理已难起强化作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强度。弥散强化相含量一般小于 10%。应用较多的是Al2O3、ThO2、ZrO2、Y2O3、BeO、PbO、Be2C、HfN、ZrN等。在弥散强化合金中,已投入工业性生产的有Al、Ni、W、Be、Cu、Pb等金属和合金,
制取方法 制取弥散强化合金粉末的方法主要有表面氧化法、内氧化法、化学共沉淀选择还原法和机械合金化法等。
  表面氧化法 是利用某些活性金属粉末能在颗粒表面形成很薄的难熔氧化物膜,如铝的氧化膜约厚达100┱。一般采用空气雾化制粉。为破碎氧化膜和增加新氧化表面,还需进行机械研磨。通常成形工艺中采用热变形加工以有利于进一步破碎氧化膜和金属颗粒间的烧结。用此法生产的烧结铝(SAP)的典型性能化学共沉淀选择还原法 是将基体金属与弥散强化相组元如Ni和Th或Ni与Hf的盐溶液或氧化物溶胶,用沉淀剂使它们共沉淀,并热解得到极均匀的混合氧化物,再用H2还原,就得到在被还原的基体金属中均匀弥散的难熔氧化物微粒(Al2O3、MgO、ThO2、HfO2、ZrO2)。用此方法可制取TD-Ni、Cu-Al2O3等。
  机械合金化法 一般机械研磨法作为破碎手段制取超细微粒已不适应弥散强化合金的发展要求。但机械合金化方法在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见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制取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
  通过上述方法制取的复合粉末可经压制成形,烧结成坯料,再热塑性加工成材,也可直接经包套热成形(热等静压、热挤压等)而成为致密程度很高的坯材。热加工后经二次再结晶,使挤压、轧制材的晶粒长大,可进一步提高高温下的强度。大多数再结晶后显微组织呈密集的退火孪晶,这种组织可阻缓材料裂纹扩展,增加断裂寿命。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07642.html

相关词条:

粉末冶金弥散强化合金 材料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9928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21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