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铜的市场分布及特点

创建时间:2008-08-02

铜的市场分布及特点

一、供给与需求

(一)国际市场

铜的主要产地

从地区分布看,全球铜蕴藏最丰富的地区共有五个:1)南美洲秘鲁和智利境内的安第斯山脉西麓;2)美国西部的洛矶和大坪谷地区;3)非洲的刚果和赞比亚;4)哈萨克斯坦共和国;5)加拿大东部和中部。

从国家分布看,世界铜资源主要集中在智利、美国、赞比亚、独联体和秘鲁等国。智利是世界上铜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铜金属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4。美国、日本是主要的精炼铜生产国,赞比亚和扎伊尔是非洲中部的主要产铜国,其生产的铜全部用于出口,德国和比利时是利用进口铜精矿和粗铜冶炼精铜的生产国。此外,秘鲁、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兰、前南斯拉夫等也均是重要的产铜国。

铜的产量

人类炼铜的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由于炼铜方法原始,铜的产量一直很低,17世纪出现现代炼铜法后,铜产量才有明显增加。1928年,世界精铜产量为167万吨。战后世界冶炼工业发展较快,1950年全世界精铜产量只有315万吨,1992年已达到1100万吨。不同年代的生产发展速度不同,50年代铜生产发展速度为年均递增4.7%,60年代年均增速为4.2%,70年代则为2.07%,80年代进一步降为1.5%.90年代初、中期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降低和较高铜价的刺激,铜的产量大幅增长。

99年全世界年产铜达1430万吨,各主要生产国的产量分别为:智利259万吨、美国201万吨,日本135万吨,中国104万吨,德国69.7万吨,俄罗斯64万吨。

铜的消费

99年全球消费铜约1460万吨,铜的消费集中在发达工业国。美国是最大的铜消费国,99年消费298万吨,约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5,其次是中国146万吨,日本125万吨,德国109万吨,从行业看,消费铜最多的是八十年代是电气工业部门,九十年代是建筑业。据统计,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80年代中期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占47.8%,机械制造业占23.8%,建筑业占15.8%,运输业占8.8%,其他占8%。九十年代后,西方国家铜消费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美国为例,98年铜消费中,建筑业占41.4%,电器电子产品占26.0%,运输设备12.4%,机械制造11.2%,其他9.0%。

铜的进出口

世界主要铜出口国:1)智利:世界上最大的铜出口国,生产的铜矿石和铜绝大部分出口,主要输往美国、英国、日本等地;2)赞比亚:输往欧共体、美国、日本等,也有部分输往中国。3)秘鲁: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年开采量占世界第七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五位,产品主要输往美国、日本等国;4)扎伊尔:所产铜矿石大部分供应出口,主要输往西欧、日本和美国;5)澳大利亚:其产量的1/4出口;6)加拿大:是发达国家铜矿品出口最多的国家,出口量占生产量的70%左右。

(二)国内市场

我国铜的生产

我国虽然铜资源贫乏,但却是世界主要的精炼铜生产国之一,99年铜产量达104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7.27%。目前铜生产地集中在华东地区,该地区铜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1.8%,其中安徽、江西两省产量约占35%。

我国铜的消费

从地区分布看,我国铜的主要消费地则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二者消费量约占全国消费总量70%。

从行业分布看,铜消费最大的行业是电子电气行业,建筑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也消耗大量的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子、电气行业与机械制造业消费的铜占总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建筑业及交通运输业消费铜所占的比例却又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我国铜的进出口

我国是个铜资源短缺的国家,精炼铜的原料自率只有40%,每年均需进口大量的铜精矿。铜的进口构成中原料进口占的比重较大,电解铜的进口增长幅度大于半成品(铜杆、铜管等)的进口增长幅度。出口则相反,铜的出口量很少,且主要以半成品、加工品为主。随着出口关税的逐步降低,近年来铜的出口量较九十年代初中期有一定增加。

资料来源:原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

世界主要铜进口国:美国、日本、欧共体、中国。

二、流通特点

1、我国铜的生产和消费相对比较集中。据统计,西北地区铜产量、消费量均为全国最低,而华东地区的铜产量、消费量均居全国之首。各个地区的产销不完全平衡。华东、西北、东北、西南地区的铜产量大于消费量,而华北、中南地区的铜产量小于消费量,尤其是广东省,年产需缺口达8万吨,因此形成铜从东北、西北流向华北地区,从西南、华东流向中南地区的流通格局。

2、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铜一直属于短缺商品,国家对铜实行“宽进,严出”的进出口政策,进口原料关税2%,出口关税曾高达30%,每年都需要进口相当数量的铜原料及铜材,使铜的进口量远远大于出口量。99年,由于国内铜产量提高,国内供略大于求,国家开始逐步取消出口关税,铜的出口量有所提高。

三、影响价格变动因素

1、供求需关系:生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库存量;

供需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最直接因素

供给量=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需求量=消费量+出口量

当供给量>需求量时,价格下跌;当供给量<需求量时,价格上涨;

当供给量与需求量基本相等时,价格基本维持不变。

2、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经济增长时,铜需求增加从而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需求萎缩从而促使铜价下跌。例如,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进入新一轮经济疲软期,铜价由1989年的2969美元回落至1993年的1995美元/吨;94年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对铜的需求有所增加,铜价又开始攀升;97年亚洲经济危机爆发,整个亚洲地区(中国除外)用铜量急据下跌,导致铜价连续下跌至20年来最低点;相反,99年下半年亚洲地区经济出现好转,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铜价又逐步回升。因而铜价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

3、进出口政策、关税;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是个铜资源不足的用铜大国,因而在进出口方面一直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铜及铜制品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出口税则高达30%。近两年随着国内铜供求的基本平衡,国家逐步降低出口关税,铜基本可以自由进出口。从而使国内国际铜价互为影响。

4、国际上相关市场的价格,例如LME、COMEX价格;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及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是国际上主要的铜交易市场,LME的铜价具有国际权威性,国内铜价与LME铜价有很强相关性。

5、用铜行业发展趋势的变化;

消费量是影响铜价的直接因素,而用铜行业的发展则是影响消费量的重要因素。例如,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中国业不例外。而进入90年代后,国外在建筑行业中管道用铜增幅巨大,成为国外铜消费最大的行业,美国的住房开工率也就成了影响铜价的因素之一。94、95年铜价的上涨,部分原因来自于建筑业的发展。而在汽车行业,制造商正在倡导用铝代替铜以降低车重从而减少该行业的用铜量.此外,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铜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拓宽,铜在医学、生物、超导及环保等领域已开设发挥作用。最近,IBM公司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铜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

6、铜的生产成本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冶炼法的采用,铜的生产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国际上火法炼铜平均成本为1400-1600美元/t,湿法炼铜成本为800-900美元/t,使用湿发炼铜的总产量迅速增加,预计1998年达200万吨左右,占全部精铜产量的14.4%,其所占比重仍在增加。

7、国际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资金的交易方向;

铜是国际对冲基金投资的重要商品期货,基金的出入市对价格有一定影响。例如1996年铜价的大跌,除了住友事件的推动外,美国基金大举入市抛空也是加速铜价下跌的重要因素。

8、相关商品如石油、黄金等价格的波动也会对铜价产生影响。

石油与铜都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而黄金与铜都属于金属类商品,因而石油与铜、黄金与铜价格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关词条:

铜的市场分布 特点 有色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3286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19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