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钢铁钢信通会员中心钢联无线客服中心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热线:400-820-0970

收藏词条   编辑词条 中国煤炭工业

创建时间:2008-08-02
官办煤矿初创时期 
19世纪70年代起,清廷洋务派为适应中外轮船、企业对煤炭的需要,引用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开采中国的煤矿。1876年主持福州船政局的两江总督沈葆桢,在台湾基隆创办中国第一个用机器开采的新式煤矿,1878年投产,日产量300吨。1877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秉承北洋大臣李鸿章旨意,设立官督商办开平矿务局(见开滦矿务局)。1876~1894年,中国先后开办规模大小不等的新式煤矿16个。但多数成效甚微(有7个矿开办不久即停办),惟开平煤矿发展迅速,1894年最高日产达2000吨。
外资侵入和民族资本办矿时期 
1895~1936年,在外资和民族资本家争相投资中国煤矿的情况下,又出现一批新式煤矿企业。1896年中美商人合办门头沟通兴煤矿(后改为中英合办)。1898年德国根据不平等的胶州湾租借条约,取得胶济铁路沿线两旁15公里内的矿山开采权,首开攫取中国矿权的先例,1901年德国人成立华德公司开采山东坊子、黉山煤矿。继后,英商福公司(ThePekin Syndicate Ltd.)于1898年取得河南焦作煤矿开采权,1902年正式施工开采(见焦作矿务局)。1898年曾由李鸿章派员创办于1882年的直隶临城煤矿,因连年亏损,向比利时借款,全部资金由比国供给,采矿权乃属比国,至1920年华商还清借款,收回矿权,官商合办,年产煤20多万吨。1936年矿井被水淹没报废。1898年清朝铁路督办盛宣怀委派张赞宸创办萍乡煤矿(见萍乡矿务局)。1899年张连芬集资恢复一度停办的山东枣庄煤矿,取名中兴公司,它是中国人自筹资金开办的生产规模最大的一个近代煤矿,年产煤100多万吨。1931年该矿从德国购买两台割煤机,在薄煤层中试用,每台日产能力160吨左右。1900年英商趁八国联军侵入中国之机,骗买开滦煤矿(见开滦矿务局),后又与滦州煤矿公司合并,改名开滦矿务总局,由中英合办。20世纪30年代开滦煤矿年产煤400~500万吨,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煤矿之一。1903年中国商人集资开采六河沟煤矿,后因连年亏损,于1911年借德款办矿,聘德人为顾问,受制于德人。1914年该矿主持人以矿产向华比银行抵押,借比款偿还德债,又为比国人所控制,直到1919年还清比债,收回矿权,成为华商自办的煤矿,最高年产70多万吨,1946年后因战争破坏,矿井遭水淹没报废。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军占领中俄合办的抚顺煤矿,后交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经营,直至1945年。抚顺煤矿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方法。其露天开采规模,是20世纪初世界上比较大的。从1914~1945年,抚顺露天矿采煤7700万吨,剥离土石量18921万米,其剥离量等于世界有名的巴拿马运河土石挖掘量的2倍抚顺煤矿的产量在当时是中国产量最多的煤矿,在东亚也首屈一指(见抚顺矿务局)。1908年山西省官绅成立保晋矿务公司,赎回英商福公司在山西的开矿权,开采阳泉、大同等地煤矿。1910年中日合办本溪湖煤铁矿(见本溪钢铁公司)。
   1929年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开办淮南煤矿 (1937年改为商办,主要投资者是宋子文经营的建设银行公司),日产能力700吨。同年,成立山西晋北矿务局,开采大同煤矿,日产300~400吨。至1936年,全国年产5万吨以上的新式煤矿61个,其中年产60万吨以上的煤矿8个(开滦、井陉、中福、淄博、中兴、抚顺、本溪、西安煤矿)。全国原煤产量3900万吨。平均效率每工0.3吨。
   这一时期的基本特点是:①各帝国主义相率攫取中国矿权,以单独经营或同中国合资经营的方式,控制了中国主要煤矿。这期间外人投资的煤矿32个,投资额占中国煤矿总投资额的 51.78%。1933年全国煤产量属于有外资的产额占61.3%;②中国民族资本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的条件下,开办了一批煤矿,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经受不住外煤倾销的打击,往往亏损;③生产环节的机械配置极不合理,矿井提升、通风、排水用新式机器,而回采工作面主要是手镐刨煤,巷道运输多靠人力和畜力;④煤矿企业分布极不合理,主要集中于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5省。1936年这5省煤产量占全国煤产量的76.5%。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侵占东北所有煤矿之后,又陆续侵占华北华中煤矿。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从“九·一八”事变起至1945年8月)华北华中(从“七七”事变起至1945年8月)占领区进行掠夺性开采,抢走原煤41950万吨。
   日帝侵占的煤矿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日帝为解决设备不足的困难,而又能更多、更快地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煤田开拓方式主要采用小斜井和小立井。例如东北有大小煤坑267个,其中立井8个,露天矿7个,斜井252个。采煤方法绝大多数为残柱式,回收率仅20%左右。②增产主要靠增加劳动力,很少增加机械设备。③生产效率逐年下降,煤炭成本逐年提高。④缺少保安设备和措施,灾害事故严重。1942年本溪湖煤矿发生世界罕见的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死亡1549人。
   1937年以后,随着华北主要产煤区被日帝的侵占,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发事业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从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新建或扩建日产50吨以上的煤矿57个,规模最大的是天府煤矿,年产30多万吨。其他煤矿年产量多在2万吨以下。从 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共计产煤4562万吨。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日本投降后,所侵占的煤矿,大部分为国民党政府接收。这些煤矿因受日帝掠夺破坏和战争影响,多数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西南等地的煤矿因销路不旺,产量锐减。1946~1948年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直辖的29个煤矿只生产原煤1252万吨。
   在中国解放区,民主政府先是从日帝手中接管了一批煤矿,嗣后又陆续从国民党政府手中接管了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煤矿。这些煤矿都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政府在器材物资极端缺乏的条件下,进行艰苦的修复工作,逐步恢复生产。从1946~1949年10月,中国解放区约生产原煤2000万吨。中国1912~1949年煤产量见附图[中国1912~1949年煤产量]中国1912~1949年煤产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时期
 1949年以来,中国煤炭工业在原来破落不堪的基础上,经过30年建设,形成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勘探、设计、施工、生产、洗选加工、机械制造和科研、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工业体系。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垂深1500米(南方1000米)以内的预测储量为32000亿吨,1982年末累计探明储量 7527亿吨,保有储量7418亿吨。煤种齐全,有烟煤、无烟煤和褐煤,主要是烟煤。在烟煤中,气、肥、焦、瘦等炼焦煤和非炼煤约各占一半。成煤地质条件较好,有一定储量可供露天开采。到1982年,拥有407个统配煤矿、2333个县营以上地方煤矿、101个选煤厂、84个建井工程处34个重点煤矿机械厂、131个煤田地质勘探队29个煤矿设计院,另有为煤炭工业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储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大专院校12所,中专36所,煤炭科学研究机构34所。共有职工447万人,其中省属以上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23万余人。1949~1982年原煤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6%,1982年生产原煤66632万吨,比1949年的3240万吨增长19.5倍。煤炭洗选加工和综合利用也有一定发展,洗煤厂设计处理原煤能力11699万吨/年。
   发展过程 
   30多年来,煤炭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
   19491952年迅速恢复遭受战争破坏的旧煤矿,1952年生产原煤6649万吨,超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的最高年产量。
   1953~1957年大规模建设新矿井,改造和扩建老矿井,推广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工作面采用电钻打眼放炮,刮板输送机运煤。部分矿井使用截煤机和联合采煤机。煤产量以每年递增14.5%的速度增长,1957年比1952年增长一倍,达1.3亿吨,原煤生产全员效率比1952年提高48%,每工0.978吨。
   1958~1961年,由于领导工作上的失误,经营管理紊乱,片面追求产量,乱采乱掘,造成采掘比例严重失调,产量大上大下,1960年全国煤产量猛增到3.97亿吨,1962年又不得不降到2.2亿吨。
   1962~1965年,煤炭工业进行调整,使原煤产量稳定在2.1亿吨水平上。与此同时,学习国际煤炭开采技术经验,研制成功了单滚筒采煤机,并且批量生产,装备回采工作面。经过调整,1965年煤炭工业重新出现稳步上升的趋势,煤产量达2.31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达8.23%。
   1966~1976年,煤炭工业是在动乱中艰难前进的经过广大煤矿工人的努力,煤炭产量于1975年达到4.82亿吨。但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煤矿正常生产建设秩序遭到破坏,采掘关系等各种比例失调比较严重1977~1978年,在失调的情况下指标过高,1978年煤炭产量升到6.17亿吨,进一步加剧了失调现象。
   1979年起,开始了全面调整和整顿,加强了生产矿井的开拓掘进,发展了采掘机械化,完备了矿区和矿井的生产配套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和生活福利措施,使全国原煤年产量稳定在 6.2亿吨的水平。1982年增长到6.66亿吨。这一时期除重点发展统配煤矿外,并积极鼓励和扶持地方煤矿的发展。到1982年,各省县、社队开办的煤矿共有18532个,年产原煤31642万吨,占全国原煤产量的47.5%。其中国营煤矿产煤 17035万吨,社队集体煤矿产煤14607万吨。
   在建设新井的同时,还注意革新、改造老矿1976~1979年,统配煤矿经过改造扩建的矿井共增产原煤4600万吨,占同期统配矿新老矿井增产7782万吨的59%。
   在发展北部、东部沿海煤矿的同时,注意发展南方和内地的煤矿,改善全国煤炭工业的布局目前西南西北地区煤炭已基本自给,江南9省煤炭自给率也有不同程度提高。1957年各大区的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例是:西南8.4%、西北4.1%、华东12.2%中南8.9%、华北33.4%、东北33%;1982年变为:西南10.7%、西北7.8%、华东16.1%、中南15.7%、华北 34.6%、东北15.1%。
   煤炭工业技术状况 
  中国煤炭工业经过1949年以后30多年的发展,先后建成年产3万吨以上的矿井或露天矿1500个,总设计能力 3.8亿吨,1981年产煤2000万吨以上的矿区一个(大同),1000~2000万吨的矿区9个(开滦、平顶山淮北、鹤岗、阳泉、鸡西、徐州、阜新、西山),500~1000万吨的矿区10个。其中年产200万吨以上的矿井或露天矿24个,年产100~200万吨的矿井或露天矿74个。煤炭工业的技术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巷道掘进方面,使用了掘进机和装载机机械化作业线,发展了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可缩性型钢支护;在立井开凿方面,发展了沉井、帷幕、冻结、注浆、钻井等施工技术;在煤炭加工利用方面,采用了现代化的选煤工艺,发展了煤矸石、石煤和低热值燃料的综合利用,开展了煤炭气化、液化的研究;露天煤矿已开始使用大型高效设备;煤矿安全方面,正在大力发展安全监测设施,增强技术手段。特殊凿井技术发展很快。到1979年累计,30年用冻结法、沉井法、钻井法等特殊凿井技术,建成 400多个井筒。其中,用冻结法凿井 174个,井筒最大冻结深度415米;用钻井法凿井22个,总深3655米,最大钻进直径9.0米,最大钻进深度508米。立井普通法凿井采用了中国自己研制的由6臂或9臂伞形(环形)钻架、重型高效风钻、0.3~1米大容积抓岩机、3~4米吊桶、扬程
800米吊泵等主要设备组成的机械化配套作业线,已取得了月成井92米的好成绩。平巷施工已由铲斗装岩机发展到耙斗装岩机,大耙斗、立爪和蟹爪侧卸式大装岩机也在建井中采用全国井巷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已达80%左右。斜井掘进主要采用多台风钻打眼、耙斗装岩、箕斗提升、矿车或汽车倒运矸石的机械化作业线,辅以激光定向、光面爆破、锚喷支护和潜水泵排水。斜井掘进速度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月进度达705米。
   采煤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部分矿井已用综合机组采煤。1982年末,统配煤矿拥有引进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综合机械化采煤机组237套,各种滚筒采煤机1700多台,刨煤机45台,液压支架3万多架,单体液压支柱10万多根。1982年统配煤矿机械化采煤产量达1.16亿吨,采煤机械化程度提高到39.99%,其中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达19.36%,有5个综采队年产量突破100万吨,最高达到115万吨。回采工作面运输广泛采用40型和 44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小时能力150~200吨。高档普通机械化回采工作面采用 150型可弯曲刮板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300吨以上。部分采区使用带式输送机大巷运输普遍采用电机车。部分矿井采用长距离钢丝绳带式输送机,小时运输能力400吨以上。
   矿井提升开始采用多绳提升绞车,最大的箕斗容积增加到20吨。矿井通风,普遍实现主风扇大型化。直径2.4米、2.8米的轴流式扇风机和直径 3.2米的离心式扇风机已在大型瓦斯矿中使用。矿井排水,不少矿井已采用2500千瓦、1000米扬程、小时排水量 700吨的多级高效水泵。[1952~1982年统配煤矿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改善状况]1952~1982年统配煤矿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改善状况
  [附表:1949~1982年中国煤炭产量(百万吨)]附表:1949~1982年中国煤炭产量(百万吨)

相关词条:

中国煤炭工业 名词解释 学术理论 

合作编辑者: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343 次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5-11-17
创建者:

现货 供应 求购 百科 黄页